发布时间:2024-12-10 来源:行业动态
10月上旬,正值玉米集中收获季。农忙之余,桓台县索镇街道睦和村种粮大户胡治勇一直在“鼓捣”小麦播种机。经过多次试验,他最终成功地在播种机“后腿”上加装了一个滴灌带铺设架。通过这一个小小改进,小麦播种机走一趟,能够实现施肥、播种、铺滴灌带3道工序,大幅度的提升了滴灌带铺设效率。
如今,胡治勇种着1300多亩粮食,全部用上了节水节肥还能增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胡治勇从2014年开始流转土地,最初只有200亩,如今达到13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随着土地面积增加,他陆续购置了播种机、打药机、无人植保机等多种农机装备。“现在从种到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为提升种粮收益,下一步就需要在提升精细化管理,挖掘单产潜力上下功夫。”他说。
今年秋种,桓台县种粮大户胡治勇在小麦播种机后面加装了滴灌带铺设架,极大的提升了铺设效率。
在桓台县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下,2023年玉米夏播时,老胡的700亩地采用了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整技术。收获时,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每亩增收大约300斤。作为种粮“老把式”,他一下子认可了这项新技术。
桓台县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王锡久表示,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通过大小行种植,充分的发挥了玉米边行优势,提高了增产潜力。这项技术包含选择耐密型品种和高性能播种机械,苗期化控、水肥一体化等多项技术要点。其中,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关键。
据王锡久介绍,玉米培养种植环节,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在播种48小时内浇水完毕,能大大的提升出苗率,保证田间苗期整齐度,为提升玉米增产打好基础。另一个作用能够准确的通过墒情和玉米长势,及时浇水追肥。传统的种植方式,在玉米生长后期浇水追肥困难,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则能够在玉米的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等多次追肥,提高了水肥利用率,从而显著提升单产。
今年秋粮管理过程中,老胡的1000亩玉米、3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部铺设了滴灌设备,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再配合上其他几项新技术,小麦一亩增收200斤,玉米增产300斤不成问题。”
老胡说,以前采用大水漫灌,灌溉效率低,浇一亩地往往好几个钟头,劳动强度大,耗水量大,费时费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只需要拧开阀门,几十亩地可以同时实现灌溉,大幅度的提升了灌溉效率,还能节省大量人工。
胡治勇展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地块铺设的滴灌带。今年他的1300多亩秋粮全部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技术。
王锡久表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需水量少,亩灌用水量在20-25立方,相较于当地传统的大水漫灌,节水30%-50%以上。通过滴灌,以水带肥,肥随水走,精准供应水分养分,为作物单产提升提供了充足肥水支撑。
20世纪90年代初,桓台县成为中国江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近年来,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68万亩以上,总产34万吨以上,县域小麦单产已连续多年位居山东前列。
近年来,桓台县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作为提升粮食单产的重要手段,促进全县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2024年全县秋粮作物应用水肥一体化面积20余万亩,应用面积占比达到70%以上。根据测产结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玉米平均每亩增产5%以上。
10月7日,桓台县粮食作物单产提升技术集成典型经验发布会在唐山镇中化MAP示范农场举行。活动现场,选取了3.14亩采用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种植的夏玉米,经过实打测产,最终折算成干粮(含水量14%),亩产为973.29公斤。活动现场,农技专家面对面向近百名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的人介绍了良种精选、水肥一体化等粮食增产新技术。
夏玉米实现小面积单产近1000公斤的产量,正是得益于MAP农场采用的玉米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配合取得的。
据了解,2021年,桓台县与中化先正达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共建桓台县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和数字大田示范农场项目,搭建覆盖农业全链条、服务辐射全县域、带动农民广增收的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这样的平台依托的实验场地就是中化MAP示范农场项目。
如今,示范农场项目依托3000亩核心种植示范基地,综合运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包括卫星遥感监测、精准气象预报、物联网监控设备、数字化种植方案等,打造辐射带动桓台县及周边地区的标准化种植体系智慧农场。
今年秋收时节,在桓台县中化MAP示范农场,技术人员现场向当地种粮大户介绍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
去年以来,示范农场设置了灌溉展示区,包括卷盘式喷灌、平移式喷灌、伸缩喷灌、立杆式固定喷灌、滴灌等5种不同灌溉区,目的是探索最适合当地、能高产的灌溉方式。此外,示范农场还设置了不同水肥配比组合,探索了一套适合桓台当地的最佳种植方案,然后推广给周边种粮农户,提高粮食产量。
记者在桓台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桓台县50亩以上种粮大户有15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50余家、家庭农场600余家。MAP示范农场正成为这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家门口学习新技术的重要平台。
桓台县田庄镇大寨村种粮大户吕茂兴,从2013年开始大面积流转土地,规模化种粮,目前粮食面积达到1500多亩。
10多年来,老吕的灌溉装备更新多次。最初是传统的大水漫灌,后来是简易滴灌带,四五年前开始采用大型卷盘式喷灌机,2022年又进一步“尝鲜”,在400亩地里安装了更先进的地埋式喷灌设备。
老吕说,这种新型喷灌新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效率高等优点。此外,喷灌结束后,喷杆还会自动缩回地面以下40厘米,这样在翻耕、播种、收获等作业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农机损坏灌溉设施,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现在采用了地埋式伸缩喷灌技术,哪片地浇水,哪片地关水,一部手机就能操作。三四百亩小麦浇水,一个人就能管起来。”老吕说。过两年对比,采用新型喷灌技术,用水量和施肥量都能节省30%以上。
吕茂兴联合周边种粮大户,成立了桓台科信农业专业合作社,不断的提高种粮的机械化和数字化水平。合作社在气象、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预报方面,采用了多项数字化技术,目前已发展成为桓台县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近年来,桓台县在全县范围内,以数字化赋能粮食全产业链条。利用桓台县数字农业农村服务平台,集成开发了“桓农宝”App,可提供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针对性管理方案,提高管理精准性。目前,“桓农宝”在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应用率80%以上,“‘桓农宝’让手机成为种粮大户的新农具”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
“原来是发现地里干旱了,再去浇水。现在有了‘桓农宝’App等数字化系统,它们能根据作物长势,结合土壤墒情、天气预报等情况综合分析,给出浇水施肥建议。”吕茂兴说,“不仅肥水管理更精准了,还能实现了灌溉、施肥的远程自动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