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0 来源:智慧水务
定西市马铃薯种植历史悠远长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全国最佳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和仓储区之一。全市马铃薯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280万亩以上,产量约500万吨,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产业。马铃薯精深加工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然而,长期以来,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净化处理一直是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废水产生量大、浓度高,加之季节性生产和生化处理菌种培养困难等问题,使得即便采用最先进的处理技术,也难以满足《淀粉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的要求。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自2023年12月起,市政府按照“市级指导、县级协调、乡镇负责、企业主体”的原则,以及“一企一策”“以氮定量、以地定产”的要求,开展了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综合利用试点工作。通过黑膜沼气池发酵资源化利用、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置、肥水还田利用等三种方式,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治理路径。
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环保问题,特别是针对肥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亲自批示和现场指导下,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共同推进试点工作。为学习先进经验,拓宽发展思路,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于2024年2月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进行调研,进一步探索商都模式和沽源模式等资源化还田项目的成功案例。通过当地考验查证,提出了适宜定西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建议,为深入推动马铃薯淀粉加工行业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调研过程中,市政府分管领导一行详细考察了商都县和沽源县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商都县通过建设大型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并供应给周边居民使用,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而沽源县则采用了先进的生物处理技术,将废水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这些成功案例为定西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回到定西后,市政府立即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如何将商都模式和沽源模式的经验应用到本地实际中。会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自己职责,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还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此外,市政府还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废污水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有4家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技术改造,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我市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不仅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编制方案并提供技术保障是此次工作的重要一环。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研,编制了《定西市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及相关县区政府的意见建议,于2024年4月15日联合印发。同时,指导相关县区和企业编制实施方案,组织企业组织“黑膜沼气池发酵”项目建设。完善技术路线,快速推进项目实施,制定了《定西市马铃薯淀粉加工肥水综合利用路线图》,细化了项目建设内容、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了确认和保证项目顺顺利利地进行,市生态环境局与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通过多次现场调研和技术论证,逐渐完备技术路线和实施工程的方案,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还邀请了多位业内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了有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定西市马铃薯淀粉加工肥水综合利用路线图》的要求,对每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明确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对项目进展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截至2024年9月底,实施黑膜沼气池发酵资源化利用的4家企业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这一些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高效执行,不仅有效解决了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处理问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安定区赵家铺调蓄池至鲁家沟南川村泵站管道项目也于2024年11月15日顺利建成。
为了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强化督导帮扶工作。积极为企业纾难解困,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护航企业未来的发展。为此,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实行日调度、日督导、日报告和周小结的工作机制。每周向市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的透明度与及时性。在公司制作期间,市生态环境局抽调了6名工作人员定点驻厂监察,开展日常巡查检查。这些工作人员负责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其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同时,他们还提供全面的帮扶指导,帮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此外,市生态环境局还加强了环境执法监督管理力度。通过定期巡查、突击检查、夜查等方式,对重点区域、重点公司进行严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于发现的违法问题,将依法依规做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曝光。
在未实施黑膜发酵项目之前,临洮县的两家公司制作和生活垃圾污水依赖临洮县云鹏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的污水处理站(采用“水解酸化+两级A/O”处理工艺)做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用于周边林地及农田灌溉。然而,由于临洮县马铃薯淀粉加工集中在10月中下旬至12月期间,生产期气温在-5℃—15℃之间,低温和冰冻条件不利于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运行。此外,生化处理中的厌氧、好氧工艺启动过程常常要约20天时间,且在长达10个月的休闲期内,水、电、养料及人工等维护费用较高,导致成本增加。采用黑膜发酵法利用特定的厌氧发酵环境,通过微生物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分解转化,具有以下优势:密封性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异味散发和氨氮等养分流失;发酵效率较高,能在较短时间内将有机物料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原料;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相比来说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黑膜沼气池发酵+农业资源化利用”的理念,临洮县东升公司和云鹏公司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备,投资350万元、占地43亩,实施了马铃薯加工汁水资源化利用项目。项目严格落实“六方责任”,建成黑膜发酵池、沼液输送管线亩农田,采用“黑膜沼气池发酵”资源化还田消纳模式。这一模式使得马铃薯淀粉加工产生的废水中的“肥”和“水”得到全部有效利用,成功解决了淀粉加工废水污染问题。黑膜发酵项目建成后,带来了以下显著效益:一是降低运行成本。仅东升、云鹏公司废水净化处理一项每年就可节省本金约560万元;租赁的3500亩土地大多数都用在种植马铃薯作为公司制作原料,每年可节约原料成本175万元,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延长生产周期。通过实施该项目,东升、云鹏公司的生产周期由原来的40天延长至100天,破解了因废水净化处理难导致的生产周期短的问题,企业经营收益将大幅度增长。三是提升环境效益。马铃薯淀粉加工肥水经黑膜沼气池发酵后采用喷灌方式还田利用,实现了从单一的排放口达标控制扩展至全加工过程的清洁生产污染预防的环境管理新模式。这不仅推动了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从根本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还实现了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和企业创收增效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