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6 来源:领导参访
我们的信息源自颇为丰富,涵盖了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水资源公报、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等权威资料。
首先,让我们来解答第一个问题:中国人一年要用掉多少水?依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的数据,2021年,全国用水总量达到了5920.2亿立方米。分摊到14.13亿中国人身上,每人每年的用水量约为419立方米,平均到每天,每人用水量是1.15立方米。一立方米的水重达2000斤,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每个中国人每天要用掉2300斤水。不过,这里所说的用水,可不单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直接消耗的部分,还囊括了大量的工业和农业用水 。
在这5920.2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里,农业用水占比最高,达61.5%;工业用水次之,占17.7%;生活用水排在第三位,占比15.4%;另外,还有5.4%属于人工生态环境供水。
倘若仅计算生活用水,2021年全国人民的生活用水总量为909.4亿立方米,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量是0.176立方米,换算一下,就是176升。要是用550毫升的矿泉水瓶来装,一个人一天就得消耗大约320瓶。换算成重量的话,每个中国人每天在生活方面要消耗352斤水。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用水量大概在15吨左右。
从用水类型的角度来看,农业用水占据了大头,其中绝大部分都用于灌溉农田。2021年,我国耕地灌溉的实际用水量显示,每亩地每年需要灌溉355立方米的水,平均下来,每亩地每天要浇1945斤水。在古代,不少村落之间常常因为水资源引发矛盾冲突,毕竟耕地对水的需求量实在太大了。农业用水大多数都用在浇地,而工业用水则大多分布在在发电领域。
2021年,中国工业用水总量为1049.6亿立方米,其中有507.4亿立方米用于火电站和核电站的直流冷却水,这部分用水量占据了工业用水的一半。这是因为火电站和核电站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用水进行冷却,热量就会损坏设备,甚至引发危险。火力发电是中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占发电总量的七成,此外,还有将近两成是水电。由此可见,水资源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至关重要。
那么,中国哪些省份的用水量最多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用水总量最高的省份依次为江苏、新疆、广东、黑龙江、湖南,用水量分别为572亿立方米、570亿立方米、405亿立方米、314亿立方米、305亿立方米。江苏之所以用水量位居全国第一,还在于其工业用水量大,几乎与农业用水量相当,堪称中国的“工业用水之王” ;新疆用水量排全国第二,是由于其农业用水量大,新疆的农业用水量是工业用水量的46倍,可谓全国的“农业用水之王” ;广东用水量大,则是因为其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所以生活用水量也位居全国之首,堪称全国的“生活用水之王” 。
不过,若按照水系来划分,我国的水资源消耗大多分布在在南方。北方有六个水资源区,分别是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南方有四个水资源区,即珠江区、长江区、西南诸河区、东南诸河区。尽管北方的水资源区数量比南方多两个,但用水量却不及南方。2021年,全国十个水资源区的用水总量为5920亿立方米,其中北方占45%,南方占55%。南方用水最多的是长江区,仅长江区一个区域,用水量就达到了2072亿立方米,超过了全国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在中国,用水看南方,而南方用水又以长江为主。长江用水量大,还在于其水资源丰富。
中国统计年鉴对中国的七条大江大河进行了统计,分别是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珠江、海河、淮河。从各条河流的年径流量来看,长江和珠江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年径流量分别高达9857亿立方米和3381亿立方米,而其他河流的年径流量均未超过1000亿立方米。例如,与著名的黄河相比,长江的年径流量相当于17条黄河;与东北的辽河相比,长江则相当于72条辽河。
接下来,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我国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2021年,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9630.8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比95.5%,这表明江河湖泊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从各省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去看,水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分别是西藏、四川、湖南、广西、江西,这五个省区的水资源总量加起来,占到了全国水资源总量的44%。而水资源最少的省份依次是宁夏、天津、北京、上海、山西,这五个省市的水资源总量加起来,仅占全国的0.7%。比如,水资源最丰富的西藏,其水资源量是最缺水的宁夏的418倍。这些水资源丰富的省份,大多都有水源充足的河流,像西藏、四川、江西有长江流经,湖南有长江的重要支流湘江,广西则有重要的西江水系。
另外,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2021年全国的水资源总量约为当年全国用水量的五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5年内中国的水资源就会被耗尽呢?其实,大家不必为此担忧。因为水资源具有循环的特性,江河中的淡水会渗入湖泊和地下,也会汇入海洋;海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后,会随着季风回到陆地,形成降雨,降雨又会源源不断地补充水资源。
根据全国各雨量站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91.6毫米。其中,降水量最多的五个省级行政区是浙江、海南、江西、湖南和福建,而降水最少的五个省级行政区是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和青海。依据2021年统计年鉴,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降水量排名中,桂林以2341.7毫米的降水量位居榜首,堪称全国的“降水之王”,而宁夏银川则以186.5毫米的降水量在城市中垫底。
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在一些地区,水资源的供求问题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以天津市为例,根据2020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天津在2020年的水资源总量仅为13.3亿立方米,而全年用水量却高达27.8亿立方米。假设水循环停止,天津的居民即便把河流和地下水全部抽干,仍会有半年时间无水可用。那么,这半年的用水该怎么样才能解决呢?秘诀就在于“开源节流”这四个字。
另一方面,自2015年起,天津规划了再生水系统,将雨水淡化,对海水和城市污水做处理后,用于城市公共用水和非饮用生活用水。
截至2020年底,天津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已超越40%。此外,南水北调这一重大调水工程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南水北调工程,简单来说,就是从长江中下游引水,向缺水的黄淮海平原和京津冀地区输送水资源。截至2022年初,南水北调工程已经累计调水500亿立方米,这一水量相当于北京市12年的用水总量。截至2020年中,天津也通过南水北调累计获得了50亿立方米的供水。
与此同时,中国在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且不影响百姓生活的前提下,用水量却在持续下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人均用水量为454.1立方米,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降至411.9立方米。在灌溉用地方面,1997年每亩地的用水量为492立方米,2021年减少到了335立方米。不仅如此,在每亩地用水量减少32%的情况下,24年间,我国用更少的水种出了更多的粮食。在工业用水量方面,按可比价计算,2021年我国每万元工业产值的耗水量为28.2立方米,相比1997年降低了87%。由此可见,更高效的工业和农业用水模式,正在为中国人营造更加自然和谐的用水生态。